“向海经济”正当时 中国同世界共享海丝新机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既是时间跨度,又是奋进历程。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其中与海上丝路合作伙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比较大,充分凸显了海上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作用。
海丝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将成经济重要增长极
日前,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发展情况良好,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了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未来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得益于水深、避风等优势,海南省洋浦港孕育着无限生机。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朱克力具体分析指出,在经济合作层面,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之间不仅贸易规模整体扩大,投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随着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进一步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民生改善层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为共建国家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合作建设的经贸园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水平。此外,共建国家之间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
在人文交融层面,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文化特色。随着合作的深入,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例如,共建国家合作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彼此文化的机会。
在生态环保层面,朱克力称,随着合作的深入,共建国家之间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构建了多层次复合型的互利共赢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丝承载价值清晰多元 未来有更多新可能
虽然在漫长岁月中,海上丝绸之路历经兴衰更迭,但它承载的价值,始终是清晰的、多元的。
“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镇宁波、福州、厦门、漳州和上海等城市及港口为例,通过规则打通、文化沟通、数字联通,海丝之路在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朱克力分析。
从基础设施来看,海丝之路建设促进了与其他国外城市的互联互通,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方面的建设。福州港、宁波港、厦门港等港口的扩建和升级,以及福厦铁路、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等项目建设等都是生动的案例。
广州港南沙港区巨型吊机林立。人民网记者 马天翼摄
此外,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纵深推进,广州港作为重要节点,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的交汇点之一、重要的交通网络枢纽。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拥有集装箱航线总数超200条,其中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超150条,班轮航线覆盖国内及世界主要港口。
从产业合作来看,海丝之路建设促进了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例如,宁波与上海在汽车、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合作,福州与厦门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都能成为产业链整合优化的佐证。
从经济发展来看,海丝之路建设推动了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为共建国家的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福建漳州钟表产业为例,近年来,漳州积极传承和发展海丝文化,擦亮“中国钟表之城”的金字招牌,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据悉,漳州石英钟配件出口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1秒,漳州就有3只石英挂钟和10只石英钟表机芯面世。
在文化交流层面,海丝之路建设增进了各地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例如,宁波与福州分别是南宋和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两地通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和展览,弘扬并深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深化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机遇和新可能。”朱克力表示,中国企业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贸易合作、创新业务模式和加强文化交流,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探索更多新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和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
【相关阅读】
“沿着海丝看发展”系列述评之一:“蓝色引擎”强劲发力 海上丝路开辟高水平开放新天地
“沿着海丝看发展”系列述评之二:融通内外 海丝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