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线发行将带来三点变化
谢若琳
电影发行模式变革的靴子终于落地。10月26日,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介会暨第一届全国电影交易会在浙江横店开幕。当日,24部影片片方代表与院线代表完成分线发行签约仪式,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将从传统的统一发行、统一放映,转变为由市场主导、灵活协商的交易机制。
所谓分线发行是指不同的院线上映不同电影,片方和影院可以根据待放映影片的特点、辐射区域的受众喜好等维度进行个性化排片。通常片方可以根据排片条件与影院沟通,承诺可以达到排片条件的影院将能够获得分线发行项目的放映片源。
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延续“大锅饭”模式,新片上映后全国统一发行、放映,观众在同一时间内无论去哪家影院,可选择的电影都是相同的。这导致一部大片上映时,影院给予排片倾斜,不但压缩同档期内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也影响了观众选择。
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为例,2019年4月24日该片上映首日排片率达82.6%,意味着全国超八成的银幕同时在放映这部电影。
分线发行改革,势在必行。2021年11月份公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其中首次明确,“鼓励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
过去几年,各大院线巨头也在试水分线发行业务。万达电影在2022年2月份的调研活动中表示,未来行业将会探索分线发行的可能性。中国电影也于今年5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公司基于发行业务上的规模优势做了一些探索,如定制化的预约放映以及拓展上映空间的分线发行等。
在笔者看来,分线发行的正式实施将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三点变化:
一是放映端的竞争将更加充分。院线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再系统性地判断哪些类型的电影要争取独播权、哪些类型的电影做分发。例如,有些院线可以持续推出独家小众文艺片,通过艺术品鉴的营销策略,走高端文艺路线;有些院线布局下沉区域较多,可以侧重本土故事片、剧情片、小成本商业片。院线摆脱靠市场份额吃“大锅饭”的历史格局,走出差异化路线,才能夺得先机。
二是中小发行公司将迎来新机遇。当前环境下,发行端票务平台的优势明显,因此平台方在发行阶段有更多的话语权,传统中小发行团队在夹缝中生存。在分线发行背景下,中小发行公司或将凭借小而美的精准发行优势,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同时,也将为中小成本影片降低发行费等上映成本。
三是大档期时代或将发生改变。分线发行将让更多作品不再受限于大档期、短周期,而拥有更多市场化机会,形成区隔化、差异化的体系,培养观众不同的观影习惯,从而建立一个细分化、差异化的成熟商业电影市场。
灯塔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中国拥有12500家影院,76435块银幕,足够支撑中国电影观众多样化的选择,推出分线发行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也必须正视,市场充分竞争下对内容品质的要求也将同步提升,只有保持高品质的内容输出,保持“用户思维”,才是激活市场、拿下上映周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