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砚:7年申遗路 向世界推荐巴丹吉林沙漠
苍穹之下,巴丹吉林沙漠延绵的沙丘一直向远方延伸,在这连绵的金色沙丘之间,144个沙漠湖泊像144颗宝石镶嵌其间,从高空往下看,宛如一顶巨大的闪耀着宝石光芒的皇冠戴在这片浩瀚的大漠之中。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沙漠中的奇迹”。2024年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沙漠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向世界展示出她独特的魅力。
时间回到2023年6月6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遗产外联部主任杨子砚和申遗技术团队已经第七次来到了巴丹吉林沙漠,他们在巨大沙丘之间不断穿行,沙漠烈日已经把他们烤得汗如雨下。这次考察至关重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现场技术考察,IUCN特派专家的深入调研和权威评估将直接影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巴丹吉林申遗的认定。为了巴丹吉林沙漠申遗工作,杨子砚已经工作1800余个日夜,2017年结婚的她,她和爱人约定:等申遗成功再要宝宝。
2023年,杨子砚(中)陪同IUCN特派专家在巴丹吉林沙漠实地调研
初识沙漠明珠——巴丹吉林
2017年9月,杨子砚在参加完在波兰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助力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边界调整后,和外籍专家马敬能(JohnMacKinnon)、张宇以及技术专家团队马不停蹄来到巴丹吉林沙漠进行初次申遗调研。第一次来到巴丹吉林,他们即被这里壮美的景色所震撼,高大的沙山、独特的沙漠湖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乃至全球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专家们当时就认为此地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价值,这是一片神奇的处女之地。
2017年,申遗技术团队第一次在巴丹吉林沙漠调研实地
巴丹吉林沙漠南端的丹巴湖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浓缩版:这儿有直插云霄的沙山、震耳欲聋的沙鸣、绿意盎然的湿地、宛如碧玉的湖泊;这里有沙漠奇峰、神泉,大片的天然梭梭林;这儿有鹅喉羚、盘羊、青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展示了受温带超干旱气候影响下沙漠壮观而独特的地质地貌,密集的、稳定的、线性的、平行的高大沙山,以及144个丘间湖泊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沙画,这些湖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不同的盐度和微生物群落造成的),加上鸣沙呈现出非凡的声景,让这种美更加灵动。风蚀地貌、绿洲、沙波纹和世界上最高的被誉为“沙漠珠穆朗玛”的沙山“必鲁图峰”(相对海拔达460米)让这儿的沙漠有一种特别的壮丽之美。巴丹吉林沙漠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遗产地非常罕见,它反映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区域构造和水文地质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演化地貌。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地质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其演化过程是研究地球科学的重要窗口。
静如处子的巴丹吉林沙漠湖泊
考察队被深深地震撼了。
令他们更惊叹的是这片生态十分脆弱的“沙漠明珠”得到了完整的保护,这完全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
“巴丹吉林沙漠卓越的美学和地质地貌价值,全球少见,巴丹吉林沙漠具备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我们有责任让全世界了解它、保护它。”从那时起,杨子砚和团队便坚定了推动巴丹吉林沙漠申遗的信念。
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上,杨子砚在思考申遗工作
向世界推荐巴丹吉林